2017年“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入围艺术家隆重揭晓
中国上海 —(2017年6月29日),由上海外滩美术馆与HUGO BOSS联合举办的第三届“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入围艺术家于今日揭晓。经过评委会委员的斟酌评选,本届入围艺术家为:李明(中国)、陶辉(中国)、于吉(中国)、赵仁辉(新加坡)。
“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自2013年创办以来,已成为最具权威的亚洲当代艺术奖项之一。凭借国际视野思考,奖项探索亚洲艺术的未来,并持续关注大中华地区与东南亚。雨果博斯大中华区总经理陈新恺先生表示:“‘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 是我们艺术赞助计划中极其重要的项目。我们十分荣幸能够在亚洲这种独特的文化语境下,再次为杰出的当代青年艺术家提供这样的平台。”
入围艺术家展览将于2017年10月27日到2018年1月7日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办,展览将呈现4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以及委托创作的新作品。2017年“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最终获奖者将于2017年11月公布,并获得奖金30万元人民币,以支持其创作实践与发展。
探索亚洲艺术的全新挑战,持续辐射大中华与东南亚地区
“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面向新锐艺术家而展开,致力于推动艺术实践与批判性思考,支持亚洲的全新文化挑战,鼓励审美、思想与文化的多样性。两年一届的奖项评选,为艺术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历史与社会语境的贡献,持续为亚洲当代艺术领域最新锐的艺术家发声,同时跨越边界与隔阂,促进文化间的交流。
2017年 “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将近一步发掘大中华与东南亚地区正在涌现的新锐艺术家,这一地区在文化、社会和历史上展现出的多样性,为艺术家的创造和交流提供了丰沛的际遇和母题。
采用全新的评选流程
2017年“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采用了与往届不同的评选流程,上海外滩美术馆邀请了12位权威的提名人,全权负责整理出一份艺术家长名单,最终由5位评委会成员从中甄选出入围艺术家的人选。
对于本届“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采用新的评选流程,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评委会主席拉瑞斯·弗洛乔先生(Larys Frogier)表示:“我非常感谢2017年‘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的提名人以及评委会成员们对于研究、选取、分享和支持亚洲新锐艺术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在评选的准备过程中,12位提名人在提供艺术家长名单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具有洞察力的国际视野,做出了负责且有远见的选择。与往届相比,本届评委会成员有所改变。此外,评委会对于提名人长名单的语境、主题、实践进行深挖和研究,并反复讨论这些艺术家如何潜在地影响亚洲当代艺术和未来的发展。”
展览及教育活动
2017年“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将于10月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为4位入围艺术家举办展览,并将强调展览的统筹策划。作为展览的策展人,上海外滩美术馆资深策展人李棋将全程深入地与艺术家合作,委托新作品创作,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前作,将4位艺术家的创作作为展览整体进行呈现,并在展览期间出版内容丰富、观点深入的出版物。
李棋介绍:“本次大奖的4位入围艺术家展现出丰富而灵活的创作形式,以及对个体认知和社会经验的敏感洞察与反馈;他们的作品既为视觉艺术带来了新的语言与体验,其中跨领域、跨学科的智识与经验亦令人钦佩。在10月的入围艺术家展览中,观众们既能够见到艺术家标志性的创作案例,也能够通过全新委托创作的作品,与艺术家们一起发现亚洲新锐艺术家所标记的当代艺术发展的潜力与新动向。”
2017年“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期间,将举办一系列与公众互动的教育活动,包括讲座、研讨会、工作坊,以探讨奖项的学术和社会价值。教育活动作为“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中与展览并行的平台,补充并丰富了大奖所持续关注的话题和领域,致力于探索和展现亚洲当代艺术所面临的多项挑战,从而激活更多的话题和语境。
- 提名人李杰推荐李明
李明的创作,触碰到一些时代神经。无聊、反抗、无力,生命被无助地延长,极端认真的游戏性,通过各种几乎是严紧的安排,往往达至无效。然后偶尔从荒谬看到诗意,和生活所残留的微弱的痛;另一极端,偶尔看到个体在当下时代生活里的机智,尽管最后还是无助于改造什么,甚至于没法改变自己,一种坦诚到几乎虚伪、赤裸,但安然于困境的创作。录像或录像装置为李明的一个重要创作方法,其时间性的运用,我认为跟媒体本质无关,而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因为意义生于漫长 (但其实不太长)的“演出纪录”。李明偶尔参予的行动,观众通过观看他或他者的行动,发现自己的失落和无力、无痛的提醒。我认为坦诚、诚实当然是艺术家的一个重要条件,但重点可能在于如何坦诚。
- 提名人武漠推荐陶辉
陶辉的创作形式以移动影像及影像装置为主,他着迷于人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是下意识的自我表演、自我宣讲、因其直截了当地反映了人处于特定环境的身份认知及社会属性,而拍摄素材往往与他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其中既有由国产肥皂剧、电视综艺节目的戏剧性时刻所固化的群体性观看经验,亦包括流传于中国内陆乡村的民间传说,以及艺术家所亲睹的人物命运。陶辉的创作并不追求炫弄观念、晦涩叙事或植入激进的批判态度。相反,他的影像作品气质平和,且极度重视叙事策略与导演技巧方面的突破。陶辉借助影像创造了种种荒诞却并不令人感到陌生的场景,他对于性别、种族、家庭伦理、跨地域的个体生命状态等议题的观照在其中发散,而一种不动声色的幽默更将他与同代影像艺术家区分开来。
- 提名人叶滢推荐于吉
于吉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雕塑专业。观看她的作品,常常被艺术家个体的能量感打动。无论是她源自经典雕塑的再创作,还是身体介入的户外装置,呈现的是艺术家对于传统、环境与自身和艺术的多重思考,对于雕塑脉络的解构,创作素材的丰富,与敏感空间的支离与对话,以及艺术家自身的身体能量与尺度,于吉置身于时间与空间关系中,又有不可复制的艺术主体能量。机敏与强韧、承接与解构、在场与疏离,种种看似矛盾的艺术(家)属性,在于吉身上得到了奇特的混合于与统一。在大规模的影像冲击与艺术创作方式趋于生产化的现实环境中,以个体能量赋予雕塑这种古老的媒体新的活力,于吉是中国现实的艺术环境中少见而独特的个体。
- 提名人阿丽娅·苏瓦斯蒂卡推荐赵仁辉
赵仁辉的创作以摄影为主,但是更具文献图片的深度,而不仅是将创作者自己置于摄影师的角色。他的大部分作品使用通过研究和调查获得的旧照片和文献,尤其与新加坡的历史有关。在新加坡急速的全球化和国际化挑战中,赵仁辉展现了对这座城邦及其民族国家身份的兴趣,这主要体现在惯见于新加坡人群体中的历史感匮乏的问题上。赵仁辉寻找着个人和隐秘的故事,它们来自家庭、社群,或者城市的地标,这些故事或许因为景观的变化和城市的发展 而被人遗忘。赵仁辉的作品得益于叙事的复杂性和故事中丰富的细节,这使他能够与更 广泛的观众群体发生关系,同时开启关于被忘去的记忆的讨论。赵仁辉将文献图片与装置、 文字、表演叙事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他对展览概念的兴趣表现在将展览视为演绎历史和叙事的平台,因此,运用视觉图像讲述故事和建构历史与叙事流动便成为了他进行展示的强项。